吴建成,是一名退伍老兵,也是朔州市红十字会退伍基地志愿队的队长。他带领队员们紧密围绕红十字志愿服务大局,大力弘扬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的红十字精神,探访、慰问抗日老红军、孤儿院的孩子们、学校的留守儿童们、执勤的交警们......如今队伍不断壮大,从最初的60人发展到220人。
吴建成(右)慰问老人。受访者供图
1998年,吴建成踏入军营,成为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一名战士。入伍的第一天,就学唱了那首军歌“学习雷锋好榜样,忠于革命忠于党……”。这首军歌声音嘹亮,战士们唱的起劲,也被站在队列里大家齐刷刷的歌声感动,这句歌词仿佛唱到他的心里。
(资料图)
退役后,吴建成进入中煤平朔集团,成为了一名露天煤矿卡车司机。有一次在工作之余,吴建成随朔州市红十字会去参加“为孤残儿童送温暖”
志愿活动,又让他找回了在部队“学雷锋、做好事”的感觉。
当看到这些孩子第一眼的时候,吴建成内心很触动,这是一群先天残疾的孩子。看着他们,吴建成想到了自己的孩子生活在那样优越的环境,不像这些“特殊”的孩子从小都没有感受过父母怀抱的温暖。吴建成当时有了个想法,能不能组建一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,去帮助更多的人。
过了几天,这个提议得到了批复,吴建成联系了所有的战友表达了自己的想法,并得到大家的热烈响应,于是马上成立了山西省第一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。
2019年的一天,吴建成团队第一次拜访慰问朔城区9名抗美援朝的老战士。老人平均年龄超过了85岁,虽然耳聋眼花,手脚不便,但只要聊起曾经服役过的部队,聊起战友,聊起当年戎马生涯、浴血奋战的故事,他们立刻精神抖擞,滔滔不绝。临走时,有位大叔站在门口,拉着吴建成的手说:“每一次有人来探望我们,听我们讲故事,我们的心情都会好起来,希望你们常来。”看着老人们胸前的党徽和奖章,吴建成明白,这些老人毕生奉献给了祖国和事业,晚年需要的不仅仅是生活慰问品和日常帮助,更需要的是尊重和情感的寄托。
关心关爱一老一小,这是党和国家的大事,吴建成团队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还经常走进学校,关爱孩子们。
吴建成回忆起慰问朔州市利民镇学校的时候,学校只有17名学生,全都是留守儿童。2020年5月,服务队给孩子们送去了需要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,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挑选着自己喜欢的物品,唯独一名女孩躲在人群后边,不敢上前,她的举动引起了吴建成的注意,他走过去,蹲下身子问她:“你叫什么名字?怎么不去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?”她露出了渴望的眼神,怯生生地说:“叔叔,我叫王彩虹,我都没有骑过自行车,如果我能有一辆自己的自行车,那该多好啊。”这个小女孩的话深深地印在了吴建成的脑海里。回去后,吴建成立刻给她买了自行车送到学校。看到自行车,王彩虹高兴地跳了起来,孩子们也一拥而上。“看着她开心骑车的背影,真希望这辆自行车能陪伴她,带着她远离孤单。”
像在部队时一样,吴建成团队也有自己的纪律。每年的1月16日团队成立日、6月1日儿童节、8月1日建军节,是他们固定做公益的日子,雷打不动。每一次都要列队集合,每一次都唱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》,队伍里有刚退伍的年轻人,也有比吴建成年长的老班长,大家总说:“一起做公益做志愿服务还真有在部队的样子,感觉真好!”而以吴建成为代表的这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,走在朔州的大街小巷,为需要的人送上温暖的同时,也让军“魂”永在。
这些年来,队伍不断壮大,从最初的60人发展到220人。让吴建成自豪的是,在部队他只是一个义务兵,而现在带着相当于两个连的队伍做志愿服务活动。而更让他骄傲的是,2020年团队被评为“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”。
“雷锋同志说过,‘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’,我希望我的人生也能像雷锋一样,在为人民服务中闪闪发光、熠熠生辉。”吴建成说,希望有一天两个连的队伍变成一个营、一个团、一个师,让更多的退役军人加入志愿服务,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。
(责编:张雪冬、刘泽)
关键词: